提升园区承载力 跑出产业“加速度”-zl尊龙凯时集团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2日       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gxt.hunan.gov.cn      阅读:17次

  龙永红

  产业园区作为实体经济承载主体,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在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肩负重大使命任务。

  据统计,2022年我省139家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以占全省约0.5%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省36.3%的地区生产总值、72.5%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3%的进出口总额。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省园区有“高峰”无“高原”、有数量少质量。目前全省千亿级园区仅有19个,园区亩均税收仅为17.25万元,且面临整体承载力不强、产业布局协同性弱、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全省应紧扣“五好”园区创建,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挺起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统筹规划“促转型”。坚持高点规划、特色发展,加快园区产业调整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富有湖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国家级园区应稳固主导产业支撑力,创新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推动产业整体向中高端迈进。省级园区应大力培育“专而精”特色产业,围绕产业链堵点、难点和痛点,着力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巩固传统赛道优势。着力发挥长株潭都市圈产业集聚优势,加快都市圈内24家省级及以上园区产业创新协力协同,提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溢出带动能力,全方位培育国际影响力大的名园、核心竞争力强的名企、市场品牌度高的名品,持续擦亮“湖南制造”品牌。

  筑牢平台“强创新”。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强化科技、金融、人才等平台支撑作用,提升从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全流程全覆盖能力。应以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上市公司为引擎,围绕“4 4科创工程”、“4 6”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构建支撑产业创新的“高峰 高原”平台体系,推动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化延伸。推动金融创新,加快发展产业链金融、科创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产品,对支持园区技术升级改造、绿色低碳工厂等建设项目“增量扩面”。加快统筹推进“万千百”工程、“金芙蓉”跃升等专项行动,强化全球布局、资本运作、品牌辐射等示范引领,促进园区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

  聚焦项目“广赋能”。坚持项目驱动、提速增效,以项目建设引领发展、支撑发展、保障发展,形成以产兴园的强大合力。立足“优存量”,依托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等重点园区,推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及通用航空、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机系统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跃升。着力“扩增量”,发挥国家级产业集群“头雁效应”,推动纵向深度集聚、横向跨界延伸,裂变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推动精准招商,引进一批支撑重点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聚焦“提质量”,探索园区“标准厂房整合资源 专业化园中园建设”等运营新模式,打造“工业上楼”“垂直园区”等集约高效发展新范式。

  创新机制“增动力”。坚持深化改革、优化配置,突出“以亩产论英雄”“用实绩比高低”评价标准,不断树立园区高质量发展标杆。加快制定出台我省深化园区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分类制定园区机制体制改革攻坚计划,全面推进园区管理、财政、人事薪酬、运营等改革,加快园区管理向“泛投资机构”转型。健全评价机制、市场化运营机制、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园区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强化“五好”园区考评结果运用,实现全省园区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完善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快速响应企业诉求,引导园区建立企业问题闭环解决机制。

  提升形象“优生态”。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推动园区“硬环境”“软实力”两手抓两促进,打造园区优良产业发展生态。聚焦“三生”融合、“三态”协同,持续强化基础设施配套能力,推进产业综合体建设,加大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网络等新基建投入,形成园区绿色、安全、低碳发展“硬支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园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园区事园区办”等政务服务改革,大力推行“三送三解三优”等服务改革,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高效化配置,营造企业认可、投资者满意的营商环境,不断夯实园区服务“软实力”。

  (作者系湖南工业大学副校长、电气工程教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