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5日 来源:郴州市统计局 阅读:245次
随着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化,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发生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迎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经济也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郴州市按照党中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步伐,出台系列支持工业经济发展政策,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工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转型升级成效显现。
一、郴州工业化进程跨入新阶段
(一)高质量发展态势显现。一是郴州制造焕发活力。制造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2014年至2018年6月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5家,制造业企业新增422家。201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2012年提升15.1个百分点。2012年至2016年,全市gdp年均增长10.2%,工业年均增长10.2%,制造业年均增长13.7%,制造业年均增速远快于全市经济发展平均水平,高出农业、服务业9.9个、1.6个百分点,领跑全市经济发展。二是内部结构逐步优化。2012年到2017年,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从22.4 : 81.2调整为29.8 : 70.2,重工业比重下降了11.0个百分点,重工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从77.4%下降至17.4%,轻工业从22.6%提高至82.6%。三是创新能力同步提高。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近三成,同比增长36.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24.7亿元,同比增长23.2%,研发投入强度0.88%,较2016年提升0.24个百分点。有效发明专利增加,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数799件,同比增长25.6%,制造业771件,同比增长23.4%;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0.3,较2016年提升0.08个百分点。
(二)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一是装备制造贡献增大。2017年,装备制造同比增长19.1%,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较2012年提升了7.4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62.0%,比2012年的17.4%提升了44.6个百分点。二是高新产业发展加速。以医药、电子元器件、信息化学品制造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至2017年年均增速为22.3%,2017年同比增长14.9%,高技术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新引擎。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为主体的战略新兴产业日益发展壮大,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占gdp比重13.2%,战略新兴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三是信息化水平越趋完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百家企业拥有信息技术人员455人,使用信息化管理企业覆盖面98.8%。信息化投入实现较快增长,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16.9亿元,占全市“四上”企业的81.5%,平均每家工业企业全年信息化投入159.1万元。制造业企业中有信息化投入的企业占91.4%,同比增长6.9%。
(三)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一是节能降耗稳步推进。2012-2017年,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14.5%、12.3%、10.6%、16.0%、7.7%、8.6%,年均下降11.7%。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煤炭开采、有色金属采选、有色冶炼企业分别比2012年分别减少95家、45家、58家。二是六大能耗持续下降。2017年六大能耗行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399.8万吨标煤,同比下降2.2%。2012年至2017年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6.1%、12.7%、12.4%、7.7%、7.9%、6.4%,6年间回落9.7个百分点。2017年六大能耗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40.2%,较2012年回落13.5个百分点。三是产品结构升级调优。大米、精制茶等生活消费产品产量大幅提高,电子元件、光电子器件、机床数控装置等新兴产品产量实现突破。传统能源产品产量持续下降,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583.5万吨,比2012年减少1799.9万吨,同比下降27.4%,增速回落39.1个百分点;焰火制品109.2亿元,比2012年减少619.2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回落16.5个百分点;铁矿石原矿、铅、锌、锡金属含量与2012年相比分别减少240.1、9.4、11.8、1.4万吨。
(四)实体经济盈利趋好。一是企业扭亏情况转好。企业亏损面收窄,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51个,亏损面为4.6%,与2012年(5.0%)、2013年(4.9%)、2014年(3.8%)、2015年(5.3%)、2016年(5.7%)相比亏损面处在较低水平位置。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4.9亿元,同比下降48.7%。二是效益空间扩大回升。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较2012年增加494.4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增加0.4亿元;人均主营业务收入146.9万元,比2012年提高36.7万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9%,较2015年(7.2%)、2016年(6.7%)明显加快,整体好转。三是大中型企业逐步壮大。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为29.2%,较2012年提高8.2个百分点;2017年贡献率41.6%,较2012年提高20.6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明显提高。2017年年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有56家,较2012年增加了33家。
二、郴州工业企业发展主要问题
(一)企业存活周期较短。一是净增企业数少。因每年新增和退库单位数相差不大,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联网直报开启的2012年仅增加13家。二是抗风险能力差。2012年在库的109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约有51.0%的企业已不在2018年6月直报平台中,这部分企业可能因停产关闭注销合并、清查为个体户、年主营业务收入不达2000万元标准清退等各因素退库,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存活周期较短。三是新增企业竞争弱。2014年至2016年新增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318家企业已有24家退出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
(二)减量因素作用明显。一是停产企业仍然较多。2018年4月、5月、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当月停产企业分别为76家、105家、93家,这些停产企业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台增速下降4.0-5.0个百分点。二是企业后劲仍然不足。2017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较2012年(32.2%)、2013年(34.4%)、2014年(21.4%)、2015年(3.9%)、2016年(12.4%)增速回落明显,工业企业投资意愿不足。2017年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4.8%,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较2012年回落11.1个百分点。三是要素保障仍然趋紧。从要素供给来看,用地紧张、资金短缺、电价偏高、原材料不足仍然是制约企业技改扩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传统主导产业有色冶炼企业,受资金、原材料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生产经营举步维艰。2012年以来,退出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企业中,矿产行业企业占64.5%。
(三)成本上升利润压缩。一是成本攀升挤占盈利空间。随着煤炭、钢铁、水泥去产能效果逐渐显现,原煤、焦炭、钢铁等上游产品不断上涨,原材料成本走高。同时,本地原材料供应减少,需从外地进口导致物流成本增加。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8.7%,比主营业务收入高0.5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2.44元,比2012年增加5.65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5.83元,比2012年增加0.41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7%,比2012年降低1.31个百分点。二是资金吃紧影响企业运转。随着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入、环保政策继续发力,企业转型升级、研发创新需要大量资金,2018年8月停产企业中有9.7%因资金紧张暂时停产或永久关闭;2012年至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为42.48%、41.73%、40.70%、42.43%、46.20%、47.87%。三是创新不足导致产能过剩。大部分企业主要依托资源优势,处于产业链上游,生产的是初级低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条不长,利润空间不大,赚取的是小头,留下的是包袱。
(四)人才短板尤为突出。一是普通技工短缺。像纺织、皮革、家具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工作强度大,现有报酬对本地普工缺乏吸引力,企业员工平均年龄偏高。根据2017年“四上”从业人员和工资报表调查数据显示,纺织、皮革、木材加工制造、家具制造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比全市“四上”平均水平低8682元、6332元、8999元、607元;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报表数据显示纺织、皮革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6.9%、9.0%。二是高级技师紧缺。随着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对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需求更广,郴州在市场机制、工资收入和配套设施方面较高等院校集中的一线城市差距大,企业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技术型人才缺口大。根据2017年的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情况调查报表数据显示,r&d人员7356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人数3.9%。三是高管人才欠缺。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发展前景与经济发达地区比差距较大,导致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相对困难,特别是高管人才严重欠缺。调研显示,r&d人员中管理和服务人员353人,同比下降9.9%。
三、推动郴州工业进一步迈向高端制造的建议
(一)坚持创新驱动。一是贯彻创新政策。进一步落实好《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型郴州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形成鼓励和引导科技创新的良好产业体系。一步推动《郴州市鼓励引进培养企业高层次人才的暂行办法》人才新政的落实,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计划,鼓励和支持企业组建创新团队,吸引具有先进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二是构建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政府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项目合作,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强化创新转化。细化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高精尖”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培育更多、更优的创新企业主体,推动郴州产业转型升级,为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长极”提供创新动力。
(二)坚持质量为先。一是加快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的工业化必然是与信息化同步、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与服务融合发展的的新型工业化,强化产品与服务衔接,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二是推进特色品牌建设。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加强开发临武鸭、资兴东江鱼、永兴冰糖橙、安仁食用菌、桂东玲珑茶等名牌农产品加工,推进宜章鞭炮、嘉禾铸造、永兴有色等特色产业由规模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促进优势产业集群;三是打造郴州制造名片。引导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树立品牌消费理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树立郴州制造品牌良好形象。
(三)坚持绿色发展。一是推进绿色生产。以绿色制造业为先导推进可持续工业化,全面加速化工、建材、印染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积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大力促进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将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和工艺、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供应链、绿色就业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的绿色发展大格局。二是强化绿色监管。健全节能环保法规、标准体系,加强节能环保监察,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开展绿色评价。三是打造绿色产品。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行生态设计,显著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四是推进绿色管理。发展绿色园区,推进敏捷型数字工厂建设,并以循环、低碳、节能减排等绿色理念完善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制度,推进工业园区产业耦合,实现近零排放。
(四)坚持结构优化。一是提升发展层次。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二是化解过剩产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推动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同时切实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企业主动退出过剩行业。加快企业重组,整合同类、同质企业,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协作关系。三是加速产业集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改造提升现有制造业集聚区,建设特色和优势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