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医药行业加速步入“暖春”-zl尊龙凯时集团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3日       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阅读:125次

      湖南日报记者  曹娴

    n95口罩、医用防护服从无到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紧急研发上马,还有一批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医疗设备产量猛增……新冠肺炎疫情让医疗资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也给我省医药行业打开了一扇发展的新窗口。

    来自省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省医药行业413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了4.8个百分点,但利润总额增长了23.6%;其中医药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了34.5%、241.8%。

    1.成长:产品从无到有,产能由小变大,防疫物资生产企业逆势而上

    “出口大增,面料紧张,现在去找供应商。”3月27日,记者与李文辉通电话时,她正乘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

    李文辉是湖南永霏特种防护用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原本做工业防护服的湖南永霏,通过省药品监管局的绿色应急通道,获得了一次性医用防护服生产许可。

    2月6日,10万级洁净厂房到位,新购置的70台生产伺服机待命,日产1500套无菌医用防护服生产线投产。李文辉没想到,1个多月后,公司收益比疫情之前增长了4倍。从3月17日首批医用防护服开始出口欧洲,目前仅洽谈中的国外订单就有一两千万套。

    “疫情防控初期,我省没有一家医用防护服和医用防护口罩生产企业。”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王璞介绍。

    政企携手共同努力,我省医用防护服仅用10天时间就实现从无到有,目前达到日产5万套生产能力;医用n95口罩日产量达到50万只。

    产品从无到有,产能由小变大。据统计,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时,我省口罩日产量仅34万只,当前已超过3000万只;消杀用品日供应量从不足10吨猛增到450吨,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

    “疫情下的逆流而上,让这些中小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王璞说。

    疫情发生后,原本主要生产医用耗材的湖南臻和亦康医疗用品公司,新增了kn95口罩、医用防护服的生产线,现在每天约50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1万套医用防护服下线。“去年销售收入8400万元,今年1.5亿元没问题。”公司总经理助理朱俊时颇有信心地说。

    3月上旬开始,国外咨询客户不断增加,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臻和亦康已通过代理机构,快速申请欧盟ce认证、美国fda认证。

    可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迅速扩充红外线体温计的产能,还研发了医用红外热像仪。目前产量仍处于高位,日产体温计5000支以上。公司负责人表示,防护相关产品的业务收入增长很快。

    在省工信厅原材料工业处副处长陈琳看来,疫情带动企业的成长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省内消杀用品生产企业有近50家,规模都较小,年产值少则几十万元,多的不过几百万元。随着消杀用品需求猛增,这些企业有的进行技改、扩能,有的调整优化了产品结构、原材料供应链,有的提升了安全生产水平,还有的已经申请或正在申请欧盟等地的产品认证,以前一瓶瓶“不起眼”的手洗消毒液正在加快走上国际市场。

    2. 机遇:从检测试剂到呼吸机、3d打印,从造口罩机到“造车”“造医院”,医药制造行业厚积薄发

    一手抗疫,一手开拓市场,生物医药企业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双进阶”。

    湖南圣湘生物72小时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快速获批上市,目前已供往全国各地和世界近60个国家,为全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

    湖南安邦制药生产的银黄清肺胶囊,驰援伊朗、荷兰、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目前,公司单品银黄清肺胶囊产能上升15%,整体产销量上升15%。“希望通过中药验方发挥的威力,使世界走近中医药、认识中医药。”安邦制药董事长陈飞豹说。

    三诺生物、湖南永和阳光生物、康润生物等企业,在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领域下功夫,并有所突破。

    疫情带动医疗装备的需求,一批抗疫“周边”产品“大显身手”。

    湖南制造的“救命机”,源源不断奔向“火线”。农历腊月二十八,湖南明康中锦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排工程师团队,带上紧急调配的呼吸机设备,驰援武汉多家重点救治医院。正月初二,明康中锦号召全员复工,与时间赛跑,至今已向全国各地发送超6000台呼吸机设备。

    “现在生产很紧张,大部分订单来自国外。”明康中锦副总经理周阳萍说。该公司生产的医用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无创呼吸湿化治疗仪的市场占有率,从疫情前的5%、40%分别提升至10%、50%左右,“公司发展至少提速2-3年。”

    湖南卓誉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医用集中制氧系统设备,插电即用,快速产氧。疫情发生以来,已有40台设备用于湖北、湖南多家救治医院。“设备得到了认可,为产品市场推广加了一把力。”公司创始人黄刚说。 

    湖南星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整车一体化的负压救护车,2个多月来,公司订单不断。至3月31日,星通汽车已交付各型号救护车205辆,其中负压型救护车66辆。

    “在危机中抢先一步,靠的是企业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也离不开近年来政府对相关产业的有力推动。”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王璞认为。

    2016年底,我省筛选出重点推进的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中,就有基因技术及应用产业链、中药产业链,通过政策、资金大力扶持一批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的龙头企业。据省统计局统计,2019年我省医药行业年营业收入达1076.31亿元,同比增长6.9%。

    湖南制造业企业,此次纷纷以“一技之长”成功“跨界”,成为我省战“疫”生力军。

    “3d打印上战场的时候来了。”仅用153个小时,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就完成了3d打印医用护目镜的产品设计定型。“3d打印产品定型快、精度高并且个性化,可以应用于多种医疗设备器械制造。”云箭集团增材制造事业群总经理杨凯表示,目前公司医用护目镜日产量可达2000副,不少国外订单正在洽谈中。

    依靠强大的制造能力,山河智能、中南智能等企业快速“攻下”全自动口罩生产线。湖南华尔特科技有限公司紧急转产口罩机后的订单量达到140台。远大集团从签订合同后只用了23天,就将首期24个床位的负压隔离病房交付韩国。

    “危中有机,大有可为。”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处长唐勇表示,疫情过后,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更多行业将加速迈向“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对于我省制造业企业来说都是值得把握的潜在机遇。

    3.信心:企业积极行动,地方加快布局,政府科学引导,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湘企“百强”博深实业近日组建“深圳保适克智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开始生产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隔离眼罩等全系列医疗防护物资,进军医疗产业。

    在集中了全省80%医疗器械企业的长沙高新区,今年前两月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21.4%。

    湖南医药行业步入“暖春”,让业界的企业家信心倍增。

    “短期来看,带来了效益、市场;长期来说,坚定了产业发展的信心。”采访中,多数企业表示,当下的疫情防控“刚需”、疫情之后公众卫生健康意识的提升,都将推动行业大发展,接下来准备“大展拳脚”。

    瞄准生化防护这块更大的市场,湖南永霏即将搬进新装修的6000平方米标准洁净厂房,新增生化防护服等生产线,开发可以重复使用、过滤率95%以上的口罩。

    臻和亦康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一个面向长、株、潭、衡等地的消毒灭菌中心;成立企业研发中心,开发新型材料的医疗器械。

    楚天科技即将启动建设占地近150亩的产业园区新项目,打造全球最具重要影响的医药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可孚医疗董事、副总裁薛小桥表示,未来公司的五大产业板块——健康监测、康复辅具、中医理疗、健康器具、医疗护理,或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预计,到2030年,我国医疗健康产业产值可达16万亿元。

    一些有产业基础的园区加快布局推动。长沙雨花经开区将以可孚医疗作为龙头建设医疗产业板块,形成从原料供应到成品生产的闭环。湖南湘江新区围绕长沙高新区的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基地、梅溪湖医疗健康城、岳麓高新区综合示范性检验检测产业,布局千亿医疗健康产业群。

    “高端医疗装备一直是紧缺的。”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处长唐勇介绍,依托我省重点培育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等现有政策,一些相关产业化项目已经纳入制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一些医疗器械、设备也在首台(套)重大技术奖励的支持范畴内。

    近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开设了全省防护产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法人、管代培训班,请来海关、商务等领域的专家讲课,帮助企业有序拓展境外市场,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不久前,省工信厅联合阿里巴巴国际站湖南区域、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举办“同心战疫 湘品出海”线上培训。线上直播结束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有60家医疗器械行业企业填报了资质申请表格。

    目前,我省正在抢抓产业发展机遇,逐步优化产业布局,有序推进扶持政策,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