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5日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阅读:85次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两大货币政策工具——一个是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另一个是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大工具的创设均围绕小微企业,重点引导、激励商业银行强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及时雨”。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超乎很多人预期,市场主体恢复生产、稳定经济增长可能比原来预计的时间要长,困难要多。其中,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面临流动性断裂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进一步稳企业、保就业、稳定经济增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这是在2019年“30%”目标之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明显加快,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仍然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对此,《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落实这一要求,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要在直达上下功夫。但直达并不等同于央行直接为小微企业贷款“买单”,而是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加大支持力度,防范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观察我国的融资结构不难发现,我国间接融资——也就是银行贷款占了“大头”。因此,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为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纾困,不能绕开银行发放贷款这一关键环节。然而,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在实践中仍有掣肘,这是因为小微企业大多存在运营风险高、信息不透明、缺少抵押物等特点,使得银行担心不良贷款上升、贷款成本过高,对其放贷尤为谨慎。从银行体系内部来看,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但不少中小银行自身存在不少短板,如揽储困难、风险控制不完善等,这使其在服务小微企业时“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直达上下功夫,关键在于围绕“痛点”强化政策针对性,推动金融支持政策更好适应市场主体的需要。此次央行创设的两大货币政策工具,正是将货币政策操作与金融机构为普惠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支持直接联系,保证了精准性和直达性。针对小微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央行强调对于普惠小微贷款,银行要做到“应延尽延”,同时创设政策工具,对中小银行办理延期的普惠小微贷款给予激励,预计带动延期的本金可达3.7万亿元。针对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等现状,央行通过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促进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投放,支持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支持。
在解决眼前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系统工程,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因此,在创设政策工具的同时,央行此次还发布了一份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指引,着眼长期性、制度性的政策建设,培养金融机构小微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政策支持下,银行业机构也需要履行好“输血”职责,将业务重心转移到支持小微企业上,将流动性输送到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中。同时,着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尽力让每一笔资金精准直达真正需要的小微企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陈果静)